有的寶寶只愛吃“肉肉”,每頓飯,幾乎光吃“肉肉”就飽了,一看到青菜就“沒勁兒”;有的寶寶嗜好甜食,不甜的水不喝,不甜的粥也不喝;有的寶寶最愛吃“洋快餐”,吃了一頓還不夠。
表面上看,孩子也就是有點“饞”,不礙事兒,其實,以上三種典型的“偏食”,卻打造出了“酸性體質”,會使寶寶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。
對于病毒、細菌等病原體來說,“酸性體質”是它們求之不得的家園。
病毒或細菌侵入“酸性體質”的人體后,就可以迅速繁衍,以致寶寶生病。
嗜食“高蛋白”食物、甜食、油炸食物,為什么會造成“酸性體質”呢?
因為肉、魚、蝦、蛋等動物性食品,以及白糖、油脂等含氯、硫、磷等元素較多,在人體內代謝后產生酸性物質,屬于“酸性食物”。
寶寶吃多了這些食物,就很容易變成“酸性體質”。
為了使機體的免疫功能維持正常,血液應該呈弱堿性,即PH值保持在7.35-7.45之間。
這就需要進食適量的“堿性食物”來中和酸。
凡是含鈉、鉀、鈣、鎂、碘等元素較多的食物,在體內代謝后產生堿性物質,是“堿性食物”。
例如,蔬菜、水果、豆類和海藻類食物等。
山楂、檸檬、橘子等雖然吃上去味道挺酸,但這些水果在人體內代謝后,代謝的產物是堿性的,可見,有酸味的水果,并非是“酸性食物”。
從另一個角度上說,如果寶寶很少吃蔬菜,體內就會缺少膳食纖維,腸道蠕動就會減慢,使體內“糟粕”中的有毒物質重新被吸收入血液。
這時,如果遇到病原體入侵,就會雪上加霜,很容易出現(xiàn)以“邪”壓“正”,這也應了一句老話:疾病有征兆,便干最為先。
“青菜、蘿卜保平安”這句民諺,反映的是中國古代“醫(yī)食同源”的思想,而現(xiàn)代營養(yǎng)學更精確地驗證了它。
現(xiàn)代營養(yǎng)學證實,蘿卜含有較多的“干擾素誘生劑”,而“干擾素”則有抗病毒的作用。
可能有的家長認為,孩子喜歡吃水果,多吃水果,即使不吃蔬菜也無大礙。
但是,從合理的飲食搭配來說,水果不能代替蔬菜。
蔬菜種類繁多,各有各的特色,有句俗話“嘗遍百菜能成仙”,說的就是各種蔬菜的優(yōu)勢互補作用。
蔬菜耐嚼,從免疫的角度看,多咀嚼可以促使唾液分泌的增多,唾液中有溶菌酶,這些溶菌酶稱得上是把住“病從口入”的第一道防線。
正如中國古代醫(yī)書上講的“五菜為充”、“五果為助”,水果、蔬菜都吃,才能讓孩子更多受益。
建議家長在日常家庭配膳的時候,每天食物的種類多一些,食譜寬一些。
同時,您要限制孩子糖分的攝入,少吃“油炸食物”,膳食搭配得好了,寶寶就會長得結結實實了。